这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前史,也是一段颇具神秘色彩的前史。咱们都知道,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9月1日开端,1945年8月15日完毕。可是,在黑龙江虎头要塞遗址却清楚地记载:1945年8月9日,苏联赤军对虎头要塞建议进犯,激战至26日总算霸占要塞。因为虎头之战完毕于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的11天之后,要塞也因而被称为“第二次世界大战完结地”。
虎头,是黑龙江省虎林市的一个边境小镇,坐落在完达山的余脉虎头山上,面对乌苏里江,与俄罗斯联邦的伊曼市隔江相望。二战中,它一直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。1933年日军侵吞虎头后,便在这儿驻守重兵,隐秘建筑虎头地下要塞,妄图把这儿变成进攻苏联的桥头堡:虎头镇北的猛虎山由三个山丘构成,远眺有虎尾、虎身、虎头之分,如凶狠的卧虎之态,形象极为传神,昂扬的虎头,隔江雄视着俄罗斯的伊曼市、伊曼铁道桥、西伯利亚铁路及前苏联的萨里斯基军事区。地下工事以中猛虎山为中心,由山底向东、西猛虎山延伸,长达8公里。之后,延伸到虎北山和虎啸山,构成了巨大的地下地道网络。地道宽、高3至4米,一切覆被均用3米厚的钢筋水泥浇铸,工事上面的天然植被茂盛,不见一点人工痕迹。在山地的外表开有出入口、枪眼、炮眼、反击口、换气孔、观测所等几十条反正通道,像蜘蛛网相同在山底下向遍地延伸。
日军为了在作战时摧毁乌苏里江彼岸苏联的西伯利亚铁道桥,1941年从日本东京湾要塞运来了大阪工厂制作,射程20公里,日本陆军仅有重型兵器—40厘米口径的榴弹炮一尊,每发炮弹重1吨。在各阵地还配备了各种远射程炮。
8月9日,已遭到一次轰击的虎头守备部队愈加惊慌失措。1时05分,集结于伊曼邻近的苏联炮兵,忽然用他们的16门20厘米口径的重型榴弹炮一齐向虎头日军阵地开战。在轰击日军的一起,苏联第57边防总队的边防军,乘坐汽艇和小舟,渡过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,对日军的一切哨卡进行突击,通过一个小时的激战消除了260名日军,占据了日军的江边哨卡。
这次苏军的忽然突击,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丢失。虎头筑垒地域的路途、地上工事、日军营房、通讯设备、铁路和车站均遭到了严峻的损坏,使日军的戒备部队和司令部中断了联络。晚6时30分,苏军的炮火再次强烈突击,对日军地上军事目标进行了摧毁性冲击,这是苏军渡江前打扫妨碍的轰击。
8月10日,苏军决议再用空中优势和重炮给日军以毁灭性冲击。虎头筑垒地域内,处处都有炮弹在爆破,地下要塞多处混凝土掩体呈现了严峻的崩裂。18时许,苏军以坦克开路,指挥陆军从三个方面建议第一次总攻。
日军守备队员尽管只要缺乏1500名(除此以外还有军属、开辟团员、满铁社员以及流亡家族1200余人),但火力配备较强。如猛虎山主阵地,有40厘米大口径火炮1门,16厘米口径加农炮6门,加上野炮、速射炮、曲射炮、迫击炮,合计24门。
在日军的阵地上,屡次构成重复的拉锯战役。日军在战事失利的情况下,战地司令官大木正大尉竟指令摧毁无线电,他在军官们面前叫嚣,在险峻的时分,要实施全员玉碎。他指令部队在地道里的多处都安放上了50公斤重的炸药包,一旦战役无望,就引爆自毁,决计与苏军死战到底。
1945年8月19日这天,是虎头要塞日本国境守备队最凄惨的日子。这一天,苏军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。苏军攻占了猛虎山日军阵地后,枪炮声在乌苏里江岸彻底消失了,除了虎头筑垒区域炮火留下的累累痕迹外,就是一片平和现象。可是,在猛虎山要塞区后方的虎啸山还有50余名日军幸存者,平顶山及其他要塞里也依然有活着的日军。
8月26日下午3时30分,虎头日军守备队仅剩的53名官兵被苏军活捉,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场帷幕总算在虎头这儿落下了,这次战役整整比二战完毕的时刻拖后了11天。这11天,日军付出了沉重的价值,他们付出了2000余人的生命。这场严酷的战役也夺去了1000余名苏军官兵的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