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格疗愈剧《在人间》大结局收视扑了!但赵丽颖创新勇气可嘉

  赵丽颖主演的《在人间》迎来了大结局。该剧只有8集,5天播完了,或许是因为集数太短,又或许是因为热度不够,所以并没有开点映,顺利追完了。

  从剧情架构来看,大结局揭示了整一个故事的核心设定——这是一场关于男主徐天的多重人格与自我救赎之旅。

  大结局中,当石医生让贾小朵个人选择她与徐天谁消失时,贾小朵并没选取代主人格徐天,而是选择了自己消失,牺牲自我!

  这也是贾小朵这个副人格与其他4个副人格最大的不同,贾小朵的主动性更强,力量更强大,甚至比主人格更强。

  剧中那个“1101号房间”其实是疗愈院的病房,此前两人一同生活的家,其实是虚拟空间。

  徐天的副人格都被贾小朵一一驱除了,贾小朵自己也选择了牺牲自我,所以看起来徐天的人格分裂是治愈了。

  不过在徐天走后,石医生与助手的对话,揭破了真相:其实贾小朵并没有消失,她还存在于徐天体内!

  徐天与贾小朵(他想象出来的)快乐地生活在一起,过起了看似单身宅男,实则有精神爱人陪伴的幸福生活。

  原本,我一直以为周一围饰演的石医生,是徐天的阴暗副人格,他想利用强大的贾小朵,把徐天其他副人格一一驱除,然后他再让贾小朵和徐天主人格自相残杀,同归于尽,之后他这个恶的副人格就可以霸占主人徐天的躯体,以此来实现副人格上位的阴险目的。

  《在人间》整一个故事通过虚拟空间里人格之间的交锋、融合,探讨了人性的复杂、自我认知与接纳的主题。

  徐天的人格们在列车这个独特的场景中穿梭,不同的车厢象征着不同的精神困境与心理创伤,像是幽闭恐惧、行为偏执、广场综合征等,最终走向人格整合的过程,也寓意着徐天内心从破碎到逐渐完整。

  部分观众认为,剧情的设定虽然新颖,但在收尾时显得有些仓促,比如对于徐天人格分裂的深层次原因,像家庭环境、成长经历等,不进行更深入的挖掘,只是简单带过童年时期被父亲打骂、母亲漠视这些情节,使得整一个故事有种蜻蜓点水、浮于表面的感觉。

  还有各人格之间的转换和融合,过程也显得简略潦草,而且关于“自恋式爱情”的设定也过于先锋、晦涩,令很多更注重现实主义的观众,觉得难懂、故弄玄虚、没意思。

  该剧刚开始时每集有6个广告(这6个广告可能其实是看赵丽颖的粉丝号召力),但到后面,就只有2个广告了,可见热度未达到平台和金主预期。

  虽然有赵丽颖这个国民顶流明星的号召力,不过该剧作为一部“水仙剧”(即自己爱上自己),其表现风格又是轻情节、强意识流的,这种类型的剧,无疑是有追剧门槛的,只有部分在当下都市中苦恼、孤独生活的年轻观众喜爱观看,其次是一些对人性、人格、心理等愿意探究的观众会看。

  不过,该剧的剧情过于简单,开头两集的碎片化表现,可能就劝退了大部分观众,留下的就是真爱了,或者是想看看这部剧究竟想表达什么的部分观众。

  《在人间》这部剧,作为国内首部“水仙剧”,在创新方面的勇气值得嘉许。不管之前赵丽颖的“算你妹”式营销引发了多少争议,但赵丽颖愿意脱离自己的舒适区,来拍摄(还参与了出品)这样一部带有先锋意味的剧,证明她在演戏方面是很有追求的。

  总之,该剧有亮点也有不足,它以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的设定,为国产剧的创新做出了尝试,虽然在剧情设置和表现方面,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,但也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剧体验和一些思考。